盛家宗親酒
盛氏宗親酒
盛府家宴酒
關于盛氏
盛氏圖騰釋義 【釋義】盛,盛放之義。是專指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谷物等貢品。引申有豐富、繁華、眾多、顯赫、贊美等義。“盛”也通“成”,有成為、成就。 【起源】源自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之子于盛(今山東泰安),建立盛國。春秋時被齊國滅掉,盛君的后人遂以國名為姓,即盛氏。另一支由奭姓所改。周朝燕國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陜西岐山)。奭姓后人在西漢時避漢元帝劉奭的名諱,改稱盛氏(古代盛、奭同音)。 得姓始祖:公奭 始 祖 地:山東泰安、陜西岐山 郡望堂號:汝南、梁國;汝南堂、梁國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159位/約98萬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160位 現存家譜:82部【盛姓的起源】
盛姓是一個傳統漢族姓氏,最早起源于西周時期,屬以邑為氏。盛姓源流有,出自姬姓、出自以祖名為氏、出自官位、出自改姓。 在《百家姓》中,盛姓排在第146位;而在實際的人口普查中,盛姓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75位。據統計,盛姓總人口約86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54%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湖北、陜西、吉林等地。 盛姓歷史名人有盛吉、盛度、盛宣懷、盛治華等。
得姓始祖-- 盛氏始祖為周朝燕國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陜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稱為召公或召伯。召公幫助周武王滅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為姓,成為奭姓。因避西漢元帝劉奭諱就改奭氏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為盛姓始祖。
遷徙分布-- 從西周到春秋,盛姓一族繁衍于今山東泰安一帶。公元前686年,齊國滅郕,盛氏族人開始散布于山東、河南和四川一帶。
秦漢之際,盛氏族人已在中國北方的山東、河南等地定居,并形成汝南和梁國兩大郡望。東漢時期,盛氏活動范圍已不僅限于河南、四川地區,當時中國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經有盛氏蹤跡。當時和司馬相如有過一段趣話的盛覽,即云南大理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姓族人一度在汝南、梁國繁衍興盛。其后由于戰亂的波及,盛氏族人被迫南遷至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唐末至五代時期,盛氏族人中有南遷到福建泉州者。
北宋時期,盛度、盛申甫父子南應天府徙杭州余杭落籍。
明朝初期,盛氏作為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到了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山東和北京等地。
當代盛姓人口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江西、四川和云南等地。
人口統計-- 宋朝時期,盛姓不足6萬人口,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之后。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浙江是盛姓的第一大省,約占盛姓人口的29%。
明朝時期,盛姓大約17萬人,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18%,闖入明朝百家大姓,排在第九十七位。當時江蘇、浙江、陜西為盛姓比較集中的地區,三省大約占盛姓總人口的79%。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山東等。江蘇為盛姓第一大省,大約占盛姓總人口的43%。中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的盛姓分布區。
當代盛姓的人口大約有86萬多,為中國第一百七十五位姓氏,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054%。自宋至今,盛姓人口增加率呈現∧形的態勢。盛姓的第一大省為湖南,約占中國盛姓人口的15%。湖南、浙江、安徽、江蘇是盛姓的主要分布區,這四省盛姓約占中國盛姓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上海、山東、河南、湖北、陜西、吉林,這六省市盛姓又占約26%。中國基本形成了西起湖南、東達長江三角洲的一大塊盛姓聚集區。
盛姓在浙滬、蘇皖大部、江西北段、湖南東北、甘蒙西部、青海北部、黑吉東部,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為0.15%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5%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1%,居住了大約44%的盛姓人群。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北部和中東部、皖蘇北部、湖北大部、陜西東南、黑吉中部、遼寧東部,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在0.1%一0.15%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8.8%,居住了大約22%的盛姓人群。
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盛姓歷代名人80名,占總名人數的0.1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六位;盛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一位;盛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7%,排在并列第九十四位;盛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2%,排在并列第八十八位。
百家姓定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