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則文,號佑銘,息烽縣溫泉石頭田人,清光緒二十一(I 895)年生。幼隨父寓居上海,后返筑,就讀于南明中學,繼考入北京中國大學。畢業后,先后任上海江海關文書,上海銀行文書主任。民國十三(1924)年返貴陽,在貴州泰昌錢莊任職。后棄文從武,出任貴州東南路清鄉司令部主任秘書,援滇前敵總指揮部秘書,古州(今榕江縣)厘金局局長,黔軍25軍l師師部秘書長等職。民國二十三(i934)年,以身體不濟,請作地方官,調任羅甸縣縣長。
民國二十四(1935)年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入黔,蔣介石率部乘機進入貴州,以吳忠信取代王家烈主持黔政。王部屬將領張鐵成懼蔣兼并,念與阮故交,率部避駐歲甸。羅甸人誣阮謀叛,密告于省,吳忠信令緝拿究治。阮則文棄官出走廣西,經香港轉至北京。這時日本已侵占東北,難民云集燕京。阮目睹慘狀,憂心如焚,不久,患肺結核病,住協和醫院治療。民國二十五(1936)年,日本侵略軍以東北為基地,大舉進犯國土。所到之處,燒殺奸掠,國難日趨深重。阮見此景,常常憤怒地說:“此情此景.令吾不欲生矣!愧我文弱,于國家難以為濟,若我為武人,當灑鮮血,衛國土,上前線殲彼丑類!”民國二十六(1937)年三月下旬,阮則文病已痊愈,化名陳復生,南下金陵,旅居曾公祠湘寧旅館。在旅館中徹夜撰文,上書蔣介石,陳述華北形勢和日寇野心,建議全國各界奮起一致抗敵。殊知上書如石沉大海,久盼無著。召族弟阮志中至,告欲以死諫謝國。后經勸慰,暫罷此念,但憤慨之情猶然。四月,讀《小實報》發表新聞:“慈溪富孀,感國難日亟,傾家產援綏,并遺書自殺。”閱后,剪存箱底,死諫意愿復萌。四月二十四日起,每日伏案慎書,每寫l行即以紙遮蓋,所書內容,鮮為人知。五月四日,結清膳宿費用,分贈侍者小費。傍晚七時,至玄武湖畔,往返跛步,臨湖欷欶。后向船主石炳浩租小船1只,獨自劃向迤北湖面。次日晨,船主尋船至湖中非洲近岸,發現船中有書信一封,來沙兒藥半瓶,便將書信和藥水送至玄武警所。根據遺信所示,警所通知在南京湯山炮兵專科學校學習的阮志中,臨湖雇工打撈,均未獲尸。五月六日晨,湖民胡家河兄弟倆在湖中菱洲與翠洲之間的三道橋發現其尸體。經法醫檢驗,系服大劑量來沙兒后,投水自殺。
阮則文之死,震動南京各界。貴州在南京要員何應欽、王家烈等發電悼唁。南京《大公報》、《南京日報》、《華報》競相登載消息,發表評論。《新民報》特派記者專訪,從五月六日至十一日,以“本報特訊”連日刊載,在南京轟動一時。后阮志中在湘寧旅館箱中發現其遺作《告國人書))、《致妻劉綺仙書》、《至弟阮志中書》、《致子阮家寶遺書》及現金、存折等物。在致弟阮志中書中,囑其將480元存款,以一半作安葬費,一半捐作國防經費,以示抗日之決心。五月十日,出殯安葬,沿途觀葬者萬人,當局令葬于南京永安公墓。
附:告國人書
自東四省淪亡而后,不惟收復無期,敵方進而恃強橫行,野心不已,必欲漸次吞并華北。則文去歲客居北平,目擊心痛,更感國恥之深,國勢之危,原以憂患余生,遂至憂憤成疾,只以無力,救國莫由,徒呼負負而已! 政府本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旨,忍辱負重,沉著應付,其最后方策,固非吾儕國民所能管窺蠡測。竊以華北之民族精神,已日漸消沉,而敵方復以種種手段,威脅利誘,為日更久,則漢奸愈眾,奴化愈深,民氣既難于振作,挽救恐愈形困難矣! 況邇來敵方除竭力包庇走私而外,一面假經濟提攜之假面具,一面則更計劃塘沽、 大沽筑港,修筑淪石鐵路,擴大冀東偽組織,策動察北、綏東匪偽之蠢動,對華北行將增兵,北平等地駐軍聯合大演習,東京報對華挑戰記載,以及名古屋博覽會種種侮辱我之事實,凡此皆系先發制人,著著進逼,我似忍無可忍之時機矣!若必顧慮周全,待時而動,誠恐反將受制于人。則文既不能為勇士身臨前線,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恥恨,請先以死殉,以示犧牲決心,一般人或多有生之留戀及死之悲懼,留戀者無非為享樂,悲懼者以為是痛苦。其實國破家亡,如東北同胞,生又何能享樂?昔夏禹云:“人生如寄,死歸耳!”人生百年,總不免一死,與其含垢忍辱,茍且偷生,曷苦死里求生,死得其所之為愈也! 則文之捐軀,實無裨于國,只以憂憤之余,報國無從,唯憑此犧牲之決心,并向國人作尸諫耳!敬望國人本大無畏之犧牲精神,一致積極抗敵!既以軍隊士氣為先鋒,復以全國民眾為后盾,則與敵一戰勝利,民族復興,勢有必至,否則勿謂杞憂悲觀,誠有不堪設想者矣!
至現代國防問題及戰斗條件,必先以經濟建沒而充實,若待戰爭已啟,始捐款援助慰勞,已落后者,故應即于此時提倡組織“國防捐”,俾期獲補助政府先事分配充實,而收集腋成裘,事半功倍之效。則文臨終,雖以力微,即請節省自身埋葬之資,移作捐款,敬乞國人對此“國防捐”,激發愛國熱忱,慎重組織,踴躍輸將,國防幸甚!國家幸甚!將死貢言,伏維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