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 威寧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更新時間:2023/8/4 21:58:23 |
網站名稱: | 威寧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網 |
相近名稱: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鹽倉鎮黨委政府,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鹽倉鎮黨政辦公室,威寧縣鹽倉鎮人民政府 |
網站地址: | 威寧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網 |
辦公地址: |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鹽倉鎮人民政府 (郵編:553100) |
電話傳真: | 0857-6420001 |
電子郵箱: | [ 暫無威寧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的電子郵箱地址 ] |
QQ號碼: | [ 暫無威寧自治縣鹽倉鎮人民政府的QQ號碼 ] |
網站備案: | 黔ICP備12003576號-1 |
相關簡介: | 鹽倉鎮是烏撒古鎮 一、政區概況 (一)名稱來歷 因鎮政府駐地位于鹽倉村,據彝漢文獻記載,鹽倉是烏撒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四川自貢運進的鹽巴囤積在鹽倉分發,因鹽巴倉庫而得名。 (二)地理位置 位于東經104°15′—104°37′,北緯28°49′—27°01′位于威寧縣城東北部20公里,鎮政府距326國道3公里,畢威高速公路7公里,東與板底鄉接壤,南與廬山鎮為鄰,西南與草海鎮相交,北接羊街鎮?偯娣e162.5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駐鹽倉村,電話區號:0857,郵政編碼:553114。 (三)政區沿革 民國屬威寧縣永寧鄉。1954年1月成立鹽倉鄉,1965年3月改為鹽倉公社,1984年7月改為鹽倉鎮,1992年1月建鎮并鄉撤區,撤銷原鹽倉鎮、么站鄉、高峰鄉,合并建立鹽倉鎮(科局級)。 (四)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鹽倉,團結、娛滿、柳坪、松海、可界、營洞、鄧營、二堡、么站、大路、三寨、黎坪、四堡、高峰、興發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7個村民組。 (五)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23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8人,另有流動人口320人?側丝谥,男性17284人,占53.5﹪,女性15043人,占46.5﹪;14歲以下7441人,占23﹪;15—64歲22712人,占 70.3 ﹪;65歲以上2174人,占6.7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741人,占92﹪;有彝族、白族、蒙古族等4個民族。超過1000人以上的有彝族,共2456人,占總人口7.29﹪;白族174人,占0.25﹪;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7.51‰,人口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長率3.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8.94人。 二、自然條件 (一)地形地貌 鏡內大部為林地、草場,地勢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勢最高的祖安山海拔2833.9米,是貴州省第二高峰,最低海拔可界河1800米。境內最高山峰有大墳梁子,關口梁子、四堡梁子、雨布塊梁子、最高峰梁子、石柜子梁子、架子巖、花巖梁子等。 (二)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四季分明,冬暖夏涼,溫差濕度大。春季干旱風大,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冷多雪少。全年平均氣溫10.2℃,一月份平均氣溫3.9℃,7月份平均氣溫17.2℃,無霜期208天,年平均日照時間181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82毫米。 (三)水文 境內河道烏江源,屬長江支流,從營洞村四組石缸洞至可界流經貴州省7個地、州、市,27個縣到重慶涪陵注入長江,總長度1037千米。 三、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煤、鐵、鋅、銅等多種礦產資源。資源有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場和畜牧基地白草坪,也是黔西北盛大的彝族賽馬場。境內生長許多的名貴中藥材,如貝母、天麻、黨參、玉竹、半夏、一葉一枝花、龍膽草、車前草、一朵云、石韋、魚腥藻、五貝子、八角、益母草、穿心連、青木香、萬年青、野蕎麥、野菊花、馬鞭草等70多種藥材。有彝族“向天墳”40多座,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三大葬禮”之一,享有國內外專家贊譽“東風金字塔”之美稱。風電資源為威寧之首,現已建成130多座風電塔。有奢鄉“古驛道”16公里,烏江源,千年古銀杏樹,千年姜子樹300多株棵,國民黨陸軍機械學校舊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 四、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雨等。冰雹每年至少3—5次,最嚴重一次發生1994年4月21日,降災時間約30多分鐘,涉及境內鹽倉、團結、娛滿、柳坪、么站、興發、高峰、四堡8個村,受災面積達500多公頃,絕收面積160公頃。旱災平均5年3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9年9月---2010年6月,涉及全鎮16村,77個組,4857戶,29320人,干涸水池(窖)1100口,飲水困難人口23632人,大牲畜1260頭,多種農作物受災4220畝,絕收490畝。雪冷災害最嚴重一次發生1961年11月—1962年2月,百年以上大樹壓倒上千顆,牛、馬、羊凍死300多頭(匹、只),馬鈴薯凍壞200多萬斤,危房倒塌32戶78間。 五、經濟狀況 (一)農業 耕地面積2.2萬畝,人均0.77畝,以種植玉米,馬鈴薯、蕎子、蕓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040噸,人均373.68千克,其中玉米2000噸,馬鈴薯3868噸 ,蕎子480噸,蕓豆30噸。 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來蔬菜種植面積4310畝,產量2037噸,主要品種有辣椒、蔥、大蒜,白菜等,其中蔥40噸,大蒜20噸,辣椒40噸,白菜1440噸,畜牧業有牛、馬、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牛出欄800頭,年末存欄4370頭。馬出欄470匹,年末存欄1580匹。豬出欄19800只,年末存欄17300頭。山羊出欄4680只,年末存欄5550只。綿羊出欄2160只,存欄3840只。家禽出欄22300羽,年末存欄32250羽。 (二)林業 面積98235.55畝,其中國有林15畝,人工種植林33245.68畝,森林覆蓋率45.3﹪。 (三)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656.4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6萬元,比上年增長2.89﹪從各鐘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8萬元,增值稅8.9萬元,企業所得稅2.76萬元。2011年末,信用社各類存款余額3880萬元,比上年增長28.9﹪,各類貸款余額32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32﹪。 六、社會發展 (一)通信 2011年末,轄區內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20門,固定電話用戶268戶,電話普及率8.5﹪;移動電話用戶6887戶,有投遞點一個。當年電信業務收入89.1萬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 (二)地方民間藝術 有傳統的彝族《酒禮歌》《酒禮舞》《撒麻舞》《鈴鐺舞》《阿西里西》舞蹈等。古儺戲“撮泰吉”被例如非物質物化遺產。 (三)教育 2011年末有小學10所,在小學生7456人,現任教師308人,小學兒童適齡入學率98.5﹪;2011年財政投入教育經費1615000元,比上年增長2.1﹪,初中一所,初中在校生1833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3﹪;小升初升學率97﹪,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2011年財政教育經費投入1099800元,比上年增長2.1﹪。 (四)醫療衛生 2011年有鄉級衛生院一所,門診1個,有床位16張,每萬人擁有床位5張,固定資產總值4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生6人,注冊護士3人。2011年末完成診療9560人次。 七、社會保障 2011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數21戶,人數29人,支出52680元。月人均151.38元,比上年增長1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27人次,共支出38635.00元,比上年增長33.3﹪。2011年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51戶,人數7649人,支出527.7368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57.5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人,撫恤費支出12.4041萬元,比上年增長16﹪;敬老院 一所,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576人,參保率72.61﹪;參加城鎮養老保險32人,參保率68.09﹪。 八、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境內畢威高速公路,326國道過境,其中畢威高速公路鏡內長12公里,四車道,在三寨村有一個出口,通往326國道。326國道境內長13公里,有縣級公路一條,總長3公里。 九、鎮區市政建設 供電,2008年在鹽倉涼水井建成35千伏變站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