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 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政府 |
政府網站: | 碧江區人民政府網更新時間:2023/11/9 12:05:40 |
相近名稱: | 碧江區人民政府網,碧江區政府網,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政府,碧江政府網,微碧江,中共銅仁市碧江區委宣傳部,貴州省碧江區人民政府網 |
網址URL: | 官方網站 |
微信公眾號: | 微碧江 (點擊查看該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 |
官方微博: | https://weibo.com/3853844667 |
辦公地址: |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市府路一號附1號11層 (郵編:554300) 〖查看該位置電子地圖〗 |
電話傳真: | 0856-5222047、0856-5212399 |
電子郵箱: | tq08rqm#163.com(發電子郵件時請將#改為@) |
服務QQ: | [ 暫無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政府的QQ號碼 ] |
網站備案: | 黔ICP備16005390號 貴公網安備52060202000140號 |
相關簡介: | 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政府是人民政府履行職能、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官方網站,是政府機關實現政務信息公開、服務企業和社會公眾、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各級政府機關公用的信息綜合平臺,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銅仁市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政務公開,改進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碧江區,原貴州省縣級銅仁市,2011年撤市設區,更名銅仁市碧江區。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武陵山脈中部,與湘、渝、鄂三省相鄰,古有“黔東各郡邑,獨美于銅仁”的贊譽,今有“黔東明珠”、“黔東門戶”之稱號,是銅仁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經濟強縣”,同時也是武陵山扶貧規劃中6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區國土總面積1012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40萬。其中,城區建成面積30 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0萬。區內聚居著漢、苗、土家、侗、仡佬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3%。 近年來,碧江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兩加一推”主基調和“工業化、城鎮化”主戰略,搶抓“國發〔2012〕2號文件”和“武陵山扶貧攻堅規劃”在我區先行先試的歷史機遇,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經濟快速增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2013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94億元,同比增長17.7%;財政總收入25.2億元,同比增長20.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2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8億元,同比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同比增長20%;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80億元、135億元,增長17.3%、1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7元,同比增長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6元,同比增長18%。從全市來看,地方生產總值增速全市第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三。 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銅仁長官司、銅仁府、銅仁縣。銅仁城南大小江合流處,有銅崖挺然聳立,相傳漁人于河中得銅佛三尊,故名“銅人”。“人”與“仁”諧音。 民國2年(1913)為銅仁縣。1949年11月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銅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87年8月21日撤縣改市。 2011年,《國務院關于同意貴州省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的批復》(國函[2011]131號):撤銷縣級銅仁市,設立銅仁市碧江區。以原縣級銅仁市(不含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碧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市中街道環西路93號。 行政管轄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下發國函〔2011〕131號文件,批復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 批復內容為,一、同意撤銷銅仁地區和縣級銅仁市、萬山特區,設立地級銅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碧江區花果山中路20號。 二、銅仁市設立碧江區。以原縣級銅仁市(不含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碧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市中街道環西路93號。 三、銅仁市設立萬山區。以原萬山特區和原縣級銅仁市的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萬山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萬山鎮。 四、銅仁市轄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碧江區、萬山區。 所轄村居 原縣級銅仁市全境總面積1410.19平方公里,轄4辦事處、5鎮7鄉(河西、環北、市中、燈塔4個街道辦事處,云場坪、川硐、壩黃、茶店、漾頭5鎮,桐木坪、魚塘、大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龍山7鄉),共98個村委會和21個居委會,2010年末戶籍總人口為36.67萬人。 現碧江區轄4辦事處、4鎮、5鄉(河西、環北、市中、燈塔4個街道辦事處,云場坪、川硐、壩黃、漾頭4鎮,桐木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龍山5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