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 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更新時間:2023/8/4 21:57:49 |
網站名稱: | 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 |
相近名稱: | 惠水縣組織部,惠水組織工作信息網,惠水縣委組織部,惠水組織部 |
網站地址: | 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 |
辦公地址: | 貴州省惠水縣委組織部 (郵編:550600) |
電話傳真: | 0854-6221228、6221096 |
電子郵箱: | [ 暫無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的電子郵箱地址 ] |
QQ號碼: | [ 暫無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的QQ號碼 ] |
網站備案: | 黔ICP備07001025號 |
相關簡介: | 惠水縣位于貴州省中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東鄰貴定縣、平塘縣,南接羅甸縣,西靠長順縣,北連龍里縣和貴陽市。縣域總面積2470平方公里,轄8個鎮、17個鄉,總人口45萬人,由漢、布依、苗、回、壯、侗、滿、水、白等十七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8%。平均海拔1100米。惠水縣城坐落在漣江河畔,縣城城區面積5.8平方公里。縣城距省會貴陽僅48公里,車程僅需40多分鐘,到貴陽機場45分鐘,是貴州南部羅甸、長順、紫云、平塘、望謨、冊亨等縣通往省城貴陽的交通樞紐。省道101線和309線在縣城交匯,貫穿全境的省道101線是我省南下出海的第二條黃金大通道,是通往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重點工程——龍灘電站及其出海港口的必經之路。 惠水歷史源遠流長,春秋前屬“荊楚”,春秋時代屬斨牁國,春秋末為夜郎國腹地,唐貞觀四年(630年)為清蘭縣轄地,五代時設南寧州,宋時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時置八個安撫司,號稱“八番”,明時實行土流并治,建程番府、定番州以統十六個長官司,民國三年(1914年)稱定番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稱惠水縣至今。1952年10月成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區,成為省內第一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縣。1958年11月至1969年3月,隸屬貴陽市,同年9月改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惠水縣是全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素有“貴州糧倉”(“雅晶”牌大米獲中國第五屆“稻博會”金獎)、“中國黑糯米之鄉”、“中國金錢桔之鄉”等美譽。擁有“貴州高原第一大壩”稱號。惠水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山川秀美,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勝地。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傳統節日,各族同胞身著民族盛裝,歡聚在青山綠野,跳起粗獷優美的民族舞蹈,唱起婉轉動聽的山歌民謠。著名的《好花紅》民歌就發源于惠水,成為惠水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漣江——燕子洞”風景名勝區是省政府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秀麗的布依山寨、寬闊舒展的漣江河、美麗多姿的田園風光、千姿百態的溶洞奇觀構成了集山、水、田、林共融的迷人風光。 改革開放以來,惠水人民奮發圖強,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圍繞建設“和諧惠水”目標,為惠水經濟社會的發展選好“帶頭羊”和提供人才保障,中共惠水縣委組織部創新思路,以“識好人,選好人,用好人”為目標,在干部工作中強化競爭理念,樹立“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位置”的良好用人導向,開展公開選拔、“公推直選”、競爭上崗、考試錄用等工作,努力在全縣營造出健康向上的競爭氛圍,不斷推動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同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工作思路,狠抓黨員隊伍建設,創新工作方法,以開展“三創三強”活動為目標,創新“四聯四幫四增強”機制、“黨建帶動工建,工建促進黨建的‘1+4’惠水黨建模式”和“支部+遠教”、“支部+協會+遠教+基地”等發展模式,增強黨建服務功能,深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先進性建設工程,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按照縣委、縣政府“農業富縣、工業強縣、城建興縣、商貿活縣、旅游熱縣、文化亮縣”的總體發展思路,惠水將建成一個充滿活力、開放誠信、富裕和諧、山川秀美的貴陽優秀衛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