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 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更新時間:2023/8/4 21:57:35 |
網站名稱: | 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網 |
相近名稱: | 湄潭縣永興鎮政府網,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貴州省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 |
網站地址: | 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網 |
辦公地址: |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 (郵編:564100) |
電話傳真: | [ 暫無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的電話號碼 ] |
電子郵箱: | [ 暫無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的電子郵箱地址 ] |
QQ號碼: | [ 暫無湄潭縣永興鎮人民政府的QQ號碼 ] |
網站備案: | 黔ICP備10002677號-1 |
相關簡介: | 一、基本情況: 永興鎮位于湄潭縣城東北部,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轄13個村,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6.2萬人,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達52752萬元,同比上漲17%;財政收入795萬元,同比上漲26%;農業總產值3.1億元,同比上漲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同比上漲15%。 二、自然優勢: 永興境內地勢較為平緩,多呈壩地兼丘陵狀,平均海拔817米,湄江河和蒲水河兩條河流在境內交匯,森林覆蓋率達60%。這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地肥沃、山青水秀,生態良好、氣候宜人,是人們休閑度假和回歸自然的樂園。 二、區位優勢: 永興距遵義70多公里、貴陽200多公里、重慶300多公里,326國道、杭瑞高速和正在開工建設的黔北高速及即將開工建設的昭黔鐵路交匯于此,這里是黔北通往黔東和湘西的交通要塞;特別是隨著杭瑞高速、黔北高速、昭黔鐵路等交通路網的逐漸形成,將其與浙江、江西、湖南、云南、重慶、廣西等省市連為一體,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更加拉近,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三、歷史文化: 永興商旅古鎮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這里歷史悠久、商業繁榮、文化沉淀豐厚,曾為黔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素有“一打鼓(今金沙縣)、二永興、三茅臺、四鴨溪”的說法。因此2012年被納入全省100個省級示范小城鎮建設中的省列30個之一。 自明萬歷年間(1574年)開市興場以來,永興長期市場繁榮,經濟活躍,輻射面廣,是臨近縣、鄉鎮的商業流動中心和農副土特產品及各類物資的重要加工和集散地,曾有“萬商輻輳,百貨云集”的繁榮景象,是黔北與省外商品交流的主要商埠之地,2006年獲得 “中國商業名鎮”稱號。 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時,湄潭和永興同為其院校所在重要之地,在這里的7年時間里,浙大與永興結下了不解之緣,2006年,其分校舊址浙大教授樓、李氏古宅、歐陽曙宅等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永興古鎮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如今,永興古鎮被劃定的核心保護區范圍有11.46公頃,歷史建筑群以風火墻為單元,每一單元臨街為店鋪,店鋪向后延伸是牌樓,上方用青花瓷片鑲嵌為花草或字樣,穿過牌樓便是主仆居住的四合院,四合院均為懸山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檐口配瓦當、滴水;現存保存較好的四合院40余個,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和研究價值。 四、產業優勢: 永興境內物產豐富,盛產優質稻、茶葉、辣椒、畜禽等農副產品。 這里是“中國第一米”—“茅貢米”的原產地。茅貢米在清嘉慶年間就進貢朝廷成為貢米,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至湄潭和永興辦學時,校長竺可楨先生曾給于高度評價,譽之為“黔中之寶”,鄧小平贊譽為“米中茅臺”。2002年確認為中國市場放心健康食品;2003年以第一名榮獲全國十大優質大米金獎,之后連續五屆蟬聯全國稻博會金獎,被譽為“中國第一米”。目前,永興優質稻種植面積達3萬畝,核心種植區2000畝已經實行田園直購,以此為基礎的2012年確定的全省10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正在建設中。 這里是“中國馳名商標”—“湄潭翠芽”的核心基地。湄潭是貴州茶業第一縣,永興是湄潭茶葉基地面積第一鎮。現有連片茶園7萬余畝,有世界第一的“萬畝茶海”之美譽,以始建于民國時期的貴州省國營茶場為基礎的2012年確定的全省100個省級旅游示范景區的“中國茶海”景區位于境內。 這里是“中國馳名商標”—“老干媽”的發源地和主要基地。永興辣椒以味道好、品質優、產量高而揚名省內外,這里有優質辣椒基地1.2萬余畝,年產約3000萬斤鮮椒和500余萬斤干辣,主要銷往重慶、四川等市場。 這里還是西南第二大禽蛋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700余噸。同時還有永興板鴨、永興皮蛋、永興草莓、永興大棚西瓜、永興大閘蟹等綠色產品。 五、發展思路: 為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縣精神,我鎮將以“一個目標,兩個重點”為總體發展思路,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凝心聚志,全力創新、創先、創優,努力實現增比、進位、突破。 一個目標: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同步小康。 兩個重點: 一是以“拉路網、興市場、建新區、改老城”為具體舉措全力推進省級示范小城鎮建設。即:“拉路網”:以新改建的326國和集鎮范圍內的老326國道之間,再新建三條城市干道之相連,初步形成支撐永興小城鎮發展的路網骨架;“興市場”:結合自身及周邊鄉鎮產業特色,先期重點建設優質辣椒市場、優質禽蛋市場、優質糧食市場三大特色市場建設,同時結合永興發展實際和老百姓生產生活需要,立即啟動客車站、煤炭市場、小百貨市場等民生市場建設,初步構建以市興鎮的市場體系;“建新區”:迅速依托路網及市場周邊發展新區,結合生態移民、道安高速拆遷安置、舊城改造、生態移民等引導老百姓向新區集中,想方設法迅速聚集新區的人氣,形成一片新城;“改老城”:嚴格按照規劃,堅持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逐步推進集鎮棚戶區改造項目和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并逐步升級改造和配套完善老城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以“打基礎、興產業、建民居、煥新顏” 具體舉措全力推進最美新農村建設。“打基礎”:以大規模土地整治、小農水、千億斤糧食增產示范工程、財政“一事一議”等項目為抓手,不斷完善永興鎮域內農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興產業”:全力推進以茶、米、辣椒、蔬菜、生態養殖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現代農業,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將土地流轉到種植、養殖大戶手中,實現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通過企業+協會+農戶模式,實現農民增收;“建民居”:在打基礎,興產業的同時,引導鼓勵群眾以黔北民居為符號,推進最美新農村建設;“煥新顏”: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富、學、樂、美,一應俱全的美麗新農村,既讓老百姓真正實現安居樂業,并為鄉村旅游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實現環境留民、產業富民,打造真正意義上最美新農村。 六、未來展望: 決心以省級示范小城鎮建設為契機,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力爭做到“三年大變樣、五年大振興”,到2020年,集鎮建設規劃區達1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2.5平方公里,集鎮居住人口達4萬人,最終把永興建設成為全國知名、全省最漂亮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商貿旅游古鎮,讓茶海古鎮、生態永興書寫新的篇章,綻放新的輝煌! 百里湄江水怡情,萬畝茶海浪淘心,古鎮石巷明月夜,平田稻花蜓魚影;留得他年尋舊夢,隨百鳥,到湄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