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山地旅游貴州宣言》發布 呼吁政府制定促進山地旅游發展相關政策
發布時間:2015-10-10 信息來源:省旅游局
今日上午,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貴州省興義市開幕。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就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消費、投資等話題開展了建設性探討。之后,大會發布了《國際山地旅游貴州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宣言介紹了山地旅游的前景,就山地旅游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建議,宣言提出應當建立一個國際山地旅游合作平臺,并呼吁政府制定促進山地旅游發展相關政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山地資源保護與開發應并重
宣言:
山地生態的復雜性、脆弱性告誡我們在發展的同時應樹立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在規劃、開發、管理等方面,應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山地旅游參與者的環境意識。
解讀:
數據顯示,山地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世界75%的國家擁有山地。隨著旅游業的興起,集觀光、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教育為一體的山地旅游也開始出現。但是山地旅游興起的同時,生態環境也受到嚴峻挑戰。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與生物圈研究計劃”中,就把“人類活動對山地生態系統影響”納入重點研究內容。
瑞士英格堡市Titlisl旅游公司總經理弗雷德里克·菲塞尼希介紹,英格堡市具有悠久的山地旅游歷史,每年要接待很多來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旅游者給當地的消費和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也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
對于如何將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瑞士圣加倫大學旅游服務管理教授克里斯蒂昂·萊澤則介紹,貴州乃至世界各國發展山地旅游時,可以學習瑞士的山地旅游經驗:首先,發展旅游時不去主動破壞自然;第二,建立資源旅游體系,對這些資源進行分類持續性保護,有資源才能繼續發展旅游業,同時要了解整個體系。
斯蒂昂·萊澤認為,山地旅游開發者在開展山地旅游時也應該思考如何識別及開發能夠刺激潛在客源市場需求的景點,如何根據平均需求來規劃基礎設施和提供服務,并分配相應的配套區域。
“應該讓當地企業參與進來,同時要避免政府給開發者造成過多的影響。”斯蒂昂·萊澤說,在發展的同時,還應當確保各協作組織對開發的合理控制和對市場的合理定位,通過優化資源,提高能源效率來節約成本,打造目的地優質形象和良好聲譽。
山地旅游應當給當地人讓利
宣言:
山地是當地人的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山地旅游應該成為脫貧的重要方式,大力促進社區參與,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生活。
解讀:
如何讓村民共享山地旅游帶來的利益,是山地旅游發展與保護的關鍵,位于內陸山區的尼泊爾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其境內的安納布爾納山脈有200多座6000米到8000米的高山,是登山愛好者的向往之地,每年約有7萬多名生態旅游者到此旅游。
為此,政府堅持可持續性原則、居民參與性原則、保護基礎上的發展原則和多目標管理原則,建立了安納布爾納保護工程。在這個項目中,政府把保護區土地完全交給當地人,由他們經營和管理,保護區全部收益交給當地人,這使得保護區人形成自覺的環境保護意識。
以貴州為例,貴州省將旅游與扶貧結合起來,在資源較好的農村地區開展紅色文化旅游、民族風情游等,讓當地村民參與到旅游服務業中,從而提升村民的收入。村民收入提升了,共享了利益,則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保護資源,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加今年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的我國山地旅游專家也有這樣的建議,建議開發山地旅游要充分調動當地居民,讓他們參與到山地旅游的開發與管理中,當地社區文化本身也就是山地旅游資源的精華部分之一。
專家認為,發展山地旅游,應當以保護環境和傳承文化、擺脫貧困、增加收入、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發展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宗旨。同時加強鄉村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立法保護,增加當地人民發展山地旅游的自主權。
政府應當制定發展山地旅游政策
宣言:
政府應制定促進山地旅游發展的相關政策,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優化旅游產品,讓山地旅游既能為民眾帶來獲得感、為游客帶來愉悅感,又能讓青山長在、綠水長流、生態長美。
解讀: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要求,貴州要保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而在貴州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看來,旅游業將是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支柱,而在旅游業中,貴州要大力發展以山地為特色的旅游業。
如何在政策上進行支持,貴州省其實已經在全國先行一步。今年9月底,貴州省便出臺了支持黔西南州加快山地旅游發展意見。意見提出,將幫助引進國內外優強企業和戰略投資者落戶黔西南自治州,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鼓勵和支持有實力、有活力、有品牌的大型產業投資企業與黔西南自治州合作,共同組建旅游投資公司,通過發行旅游債券、旅游基金等多種方式籌集旅游建設資金;加快望謨至安龍高速公路建設,與已建成的汕昆高速板壩至江底段連接,形成興義—安龍—冊亨旅游走廊;打通黔西南自治州橫向通道和北上入川、南下出海的進出口大通道。
意見支持建設貴陽至興義、興義至永州等鐵路;支持萬峰林景區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貞豐三岔河風景名勝區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支持黔西南自治州建設興義至義龍試驗區現代有軌電車(試驗段);支持黔西南自治州申報“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將在地質博物館建設、古生物化石保護等方面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在省內的“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工程”中,將優先安排黔西南自治州境內的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景區綠化、水土保持、垃圾污水處理等項目,重點向黔西南自治州傾斜。
貴州的政策或許能夠為全國其他要進行山地旅游開發的城市提供借鑒,光有民間的自發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進行支持。
國際合作機制建立將推動山地旅游發展
宣言:
各地在山地旅游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應進一步促進國際合作,使國際山地旅游合作平臺機制化。
解讀:
山地旅游是近幾年國內剛剛興起的旅游形式,其集觀光、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教育為一體。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國內在山地旅游交流上少之又少,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是目前為止參與國家和人數最多的國際性山地旅游行業性會議。
參與本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部門專家介紹,處于起步階段的國內山地旅游在路線規劃、環境保護、宣傳包裝等上面都有很大欠缺,國外的法國、瑞士等國則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如果能夠建立國際合作機制,比如會議、論壇,能夠進行常態化交流,及時的將國外的經驗傳入國內,能夠讓國內的山地旅游少走彎路。”一名與會專家解讀說,但這樣的機制需要國家部委牽頭成立,希望宣言的發布能夠對合作機制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