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2009年12月28日,國函〔2009〕152號《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明確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烏江畫廊以至烏江渡后稱烏江。往下仍向東北流,經開陽、甕安、湄潭、余慶、鳳岡、石阡至思南。以上為烏江中游,長366.8公里。經德江、沿河等縣境,至沿河縣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慶市境。經重慶酉陽、龔灘古鎮、彭水、武隆至涪陵市匯入長江。以上為下游,長344.6公里。烏江全長1050公里。
中文名稱: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中國貴州
景點級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著名景點:烏江畫廊、千里烏江、烏江百里畫廊、龔灘古鎮
享 譽:“烏江縮影古思州”
設立時間:2009年12月28日
烏江,古稱巴江后稱延江,亦名黔江、涪水,思南地段唐稱內江后改稱德江,是長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
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沖河,習慣上以南源三岔河為烏江干流。三岔河發源于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脈東麓,威寧縣鹽倉鎮營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
河源從石缸硐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條溪流,并就近接納了花魚洞、黑魚洞兩股泉水匯入溪內,小溪水量漸增,小溪水量漸增,緩緩地流出山谷,進入可蓋大壩,距石缸洞5公里右岸接納黑龍潭泉水,小溪水量大增,黑龍潭 泉水,相當于石缸洞、花魚洞、黑魚洞三水之總和,溪水通過可蓋大壩繞過 香爐山,在香爐山前再接一股溪水,東南流經水城、納雍、織金、六枝等縣境,至普定后折東北流,經安順、平壩、清鎮等縣市境至化屋基。以上稱三岔河,為上游,長338.6公里。
千里烏江
烏江發源于貴州省威寧縣,自貴州省沿河縣進入重慶酉陽自治縣萬木鄉、龔灘古鎮、彭水自治縣,至重慶涪陵匯入長江,干流全長1037公里,其中烏江彭水自治縣、酉陽龔灘古鎮至貴州沿河段約100公里,擁有“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美譽。
經德江、沿河等縣境,至沿河縣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慶市境。經酉陽縣萬木鄉、龔灘古鎮、彭水、武隆至涪陵區匯入長江。以上為烏江下游,長344.6公里。東北流經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義,至烏江渡后稱烏江。往下仍向東北流,經開陽、甕安、湄潭、余慶、鳳岡、石阡至思南。以上為烏江中游,長366.8公里。經德江、沿河等縣境,至沿河縣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慶市境。經酉陽、彭水、武隆至涪陵市匯入長江。以上為下游,長344.6公里。烏江全長1050公里。
烏江百里畫廊“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葬”構成了烏江畫廊的景觀要素。特別是荔枝峽、白芨峽、土坨子峽是烏江畫廊的精品,清代詩人梅若翁贊嘆: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自古以來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貨中轉站,是由烏江連接重慶的黃金口岸。東接嶺口、天館,西與貴州沿河以烏江中心線為界,南抵后坪,北靠彭水善感鄉。全鎮幅員面積133平方公里。
烏江百里畫廊歷史悠久, 文化積淀深厚。龔灘古鎮有1700余年的歷史;古代巴國蠻王洞建于戰國時代;馬鞍城是南宋金頭和尚起義遺址;僰人懸葬是東漢南少數民族僰人的風俗,巴人纖道歷史久遠,“驚濤拍岸”、“竹零詩龕”等文化遺跡積淀厚重,頗具研究價值。烏江百里畫廊民族風情異彩紛呈,是土家擺手舞之鄉酉陽的西大門景區,是西蘭卡普、蠟染的搖籃。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獨特的苞谷燈戲、陽戲、馬馬燈、民間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木葉情歌”,眾多的民間的手工藝品,組成了當地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
相關文學
驚濤拍岸
——清·孫清彥
在沿河北部新景鄉境內的烏江西岸巖壁上有行書“驚濤拍岸”四個大字,筆跡遒健,為書中極品。書者說法不一:一說為宋時書畫家黃庭堅書,一說為清書畫家何紹基書(《酉陽縣志》),一說為清書畫家孫清彥(號竹雅)書。
山水奇觀
——滇人健宇
健宇,滇(今云南省)人,生平待查。在和平鎮烏江西岸白鶴洞,洞下巖壁上有摩巖“山水奇觀”四字,筆勢峻拔,署名“滇人健宇書”。
嶙嶙怪石滿江盤,怒浪如花滾雪團。百尺游龍拖匹練,一群飛鳥過危灘。
——清·張日侖
張日侖,字曉峰,晚清詩人,貴州潕陽人,侗族,曾任貴州遵義知府、貴州觀察使、布政使。咸同年間曾來沿,與沿人王建中等交情甚厚,后人搜集其遺作編輯為《張日侖詩選》。在沿期間作了很多描繪沿河山水的詩。
磷磷怪石滿江盤,怒浪如花滾雪團。百尺游龍拖匹練,一群飛鳥過危灘。片帆東下風聲壯,大火西流水氣寒。遙望市門斜照里,黃童白叟舉頭看。
奔騰萬里脫絲韁,一派灘聲變戰場。畫鷁(船)直乘風雨迅,閑鷗應笑水云忙。滿江紅日添旌色,兩岸黃花雜稻香。我有枯腸聊自潤,好收風景入詩囊。
靈秀清淑、宜于仙矣
——清·馮慶樾
馮慶樾,字蔭青,四川人,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沿河司彈壓委員,為人剛正不阿,任期一年,有政績,走時“沿民扶老攜幼以送,至今頌其德”(摘自民國《沿河縣志》)。他熱愛沿河秀麗山水,并為這里因地僻人鮮,如此美境卻不能被外人所知感到惋惜。作《宜仙閣記》:
延江為黔中巨川,漫漭崩沛入思南郡,至涪而匯大江。千里以內,水曲山環,屹萃[崒]盤礴,清淑之氣郁結,而產金礦、丹礫、珍禽、奇獸,誠為靈秀所鐘。因地僻人鮮,稱道雖美弗彰。甲辰冬,余奉檄防沿,見而心奇,以沿為思郡下游,相去二百余里,水益深、山益峻,意必有倜儻瑰瑋之士及飄遙神舉之流出于其間,不然山川不能如此奇特也,而一時未之聞見。乙巳冬,土人建閣江隈,求作記,并述仙人張三豐于嘉靖間過而盤桓止宿,建閣處至今夏無蠅蚊。舉其遺跡以告余,余曰:“泉石幽邃,宜于仙矣,飄遙神舉之流信有征矣,其倜儻瑰瑋之士當必因而挺生。”以符余言,不可不記,遂榜其閣曰:“宜仙”。記而泐(通勒)諸石上,至江山之好,登臨之樂,百世不易。奚記焉。
千里關河一線通,羊腸九轉鎖長虹,車行不限橫流水,直入風云變化中
——民國·楊化育
楊化育(?—1951年),四川省秀山縣石耶司人。早年從事教育事業。民國時期曾擔任沿河縣、芷江縣、松桃縣縣長,銅仁專署專員等職。1950年任銅仁專署專員時率部起義,由銅仁地委、專署、軍分區保送到重慶軍大學習。1940——1945年擔任沿河縣縣長期間,1943年兼任縣修志局局長,主持修纂《沿河縣志》。在沿河任職期間,著有詩集《祐溪行吟集》,并與劉其賢、覃夢松、張定中等合著《祐溪酬唱集》。
除卻揚子山峽美,更有烏峽多奇觀
——當代·李承信
李承信,貴州民委任職,1982年,來沿河考察恢復土家族民族成份情況,應邀游烏江山峽,被畫廊美境陶醉,賦詩一首《烏江山峽贊》:
碧云飛馳穿崇山,峭壁奇峰峙兩岸。
古樹叢中猿聲啼,高天云低鷹旋盤。
船劈巨浪越礁石,人乘疾風過險灘。
除卻揚子三峽美,更有烏峽多奇觀。
似乎大山峽、小山峽、陽朔山水甲桂林,都一樣,而它們已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不如烏江峽谷原生而近乎天然
——現代·徐遲
徐遲(1914—1996),中國作家,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34年肄業于東吳大學。早年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建國后曾任英文版《人民中國》編輯、《詩刊》副主編、作協武漢分會主席、湖北省文聯副主席。3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后亦創作散文,并從事文學翻譯工作。60年代起創作《祁連山下》、《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等報告文學作品,歌頌優秀知識分子的獻身精神,影響廣泛。1989年11月,徐遲與意大利、法國外賓游烏江山峽后,在他的《貴州本是富貴省》中寫到:
只見船進入荔枝峽,未經坍塌完整的石灰巖,巖腳一直插入水中,特別漂亮,這些巖石上雕刻著千千萬萬條水線的秀痕,特別漂亮,似乎大三峽、小三峽,陽朔山水甲桂林,都一樣,而它們已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不如烏江峽谷原生而更近乎天然……
發展規劃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今沿河縣城東岸隋務川縣城形制猶具,唐思州古城基址猶存。唐思州發展成明代的思州、思南等八府,并在八府基礎上建立了貴州行省,所以有“先有思州,后有貴州”之說。可以說,思州是貴州的淵源,烏江是公園省貴州的文化血脈。壯美的烏江最精彩的河段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所以“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被譽為“烏江縮影古思州”,其旅游品牌價值遠在“天然盆景張家界”和“武陵正源梵凈山”之上,加上沿河境內有麻陽河生態文化品牌、黔東特區紅色文化品牌、土家民族文化品牌,完全有條件走強強聯合之路,打造世界級的精品文化生態旅游景區。